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1483年11月10日1546年2月18日, 在神聖羅馬帝國(德國)艾斯萊本逝世),本名Martin Luder新教宗教改革的發起人。他本來是奧斯定會的教士、神學家和神學教授,本來他想避免教會的分裂來達到教會改革的目的。他的演說和寫作天才以及他的令人尊重的為人使他的主張獲得了很大的歡迎。他的改革終止了中世紀天主教教會在歐洲的獨一地位。他翻譯的路德聖經迄今為止仍是最重要的德語聖經翻譯。

對路德而言,人與上帝溝通的方式乃只有神的話-聖經。但聖經和神只對有信心的人說話,這信心也是上帝所賜的,不是人所能成就。路德認為世上只有一位神,乃是慈愛、公正、公義的神。祂超越一切人的理性,是神秘的、不可思議的。路德說:如果人能理解祂,祂就不是上帝了。[1]

家庭背景

馬丁·路德生於神聖羅馬帝國(今德國)艾斯萊本,父母原是勤儉的務農人家,但當時因社會商業方面開始發達了,並帶動了工業的發展,故其父親轉而成為礦工,在當時以礦工當職業的人口並不多,算是新興的行業,在父親的積極努力下竟也自行當起了一個小礦主,後來上升為城市的議會會員。父親漢斯·路德(Hans Luder,1459年—1530年),母親瑪格雷特,原姓林德曼(1459年—1531年)。路德是九個孩子中的第八個。1483年11月11日(都爾.聖瑪定主教紀念日),他受洗禮,並以當日的聖人聖瑪定(馬丁)命名。他在鄰近他的出生地的曼斯費爾德長大,當時艾斯萊本和曼斯費爾德約有數千居民,而他的父親擁有當地的一處銅礦。嚴格而充滿愛心的父親,要他接受時尚的啟蒙教育。父親非常積極培育路德的教育,故送他到大城市就學。路德為了維持就學時的經濟需要,和其它的就學孩子們共組了一個唱詩班,在富有人家吃晚餐的時候,於主人們享用豐盛晚餐之時,邊聆聽孩童詩班唱聖詩。當主人用餐過後即可開始享受主人們吃剩的菜餚,運氣好的話還能拿到一些小費。他的父母信奉教廷,但不過分熱誠。

之後由於父親的支持及栽培之下,路德進了一所有名的大學學習法律,看似前途似錦:畢業後可在皇宮謀得一份差事,後半輩子就可高枕無憂了。但就在此時他卻正想著如何才能蒙上帝的喜悅呢?就在一次的暴風雪當中,在禱告中他經歷了神的保守,於是他毅然決然地到修道院中當修士,放棄法律的學習。而在修道院的學習中,其內心並沒有得到真正的平安,在他請益他所在的這所修道院院長之後,路德得到許多的屬靈上的鼓勵與支持,同時也完成了神學博士的學位。並在之後被派到威登堡任聖經教導的工作、思想更趨成熟,終於在1517年在上帝的帶領下,為著贖罪券的爭論,在教會界做了一件驚動宗教界的大事-宗教改革。[2]

1488年1497年路德在曼斯費爾德的城市學校就學,此後他在馬格德堡的大教堂學校裡待了一年。在那裡教導他的是中世紀晚期出現的共同生活弟兄派的教士。1498年他的父母將他送到埃森納赫方濟各會修道院中。他在那裡受到音樂和詩歌的教育,他是一個很好的歌唱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恩捷 的頭像
    恩捷

    恩捷的家

    恩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